中国当代词汇学体系建设

  • “词”究竟为何物?——对邓盾句法完整性理论的解析与评判

    贾宝书;

    邓盾主张用句法完整性(syntacticintegrity)理论来界定现代汉语中的“词”,并提出了具体的操作程序和判定标准。但其操作程序在某些重要环节上存在概念上的冲突,会导致操作无法进行;其判定标准也存在选择性增设条件等缺陷,致使判定的诸多结果与人们对“词”的认知大相径庭,让人对句法完整性理论产生怀疑。究其根源,这并非该理论本身存在缺陷,而是由于邓盾为维护个人的某些观点,在进行鉴定操作时人为增设多种限制条件所致。这些增设的条件有的是对句法完整性理论的补充和完善,但更多的是对该理论的违背。在摒弃不合理的条件、还原句法完整性的本来面目后,再辅以意义做参照,该理论仍不失为一种能够有效界定汉语“词”的好方式。

    2024年11期 No.749 4-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8K]

汉语方言研究专栏

  • 吴语诸暨话全浊塞擦音声母单字实验研究

    陈禹风;杨婧;

    当前对吴语“清音浊流”的语音学本质的认识,主要是基于塞音声母的实验性研究,而缺少对塞擦音声母字的实验考察。通过分析诸暨话单音节中与塞擦音声母相关的10项声学参数,可以发现,全浊塞擦音声母的表现,同已有研究报告的全浊塞音声母的表现基本一致,其“浊音”感主要来自于后接韵母段的气声发声。基于这一认识,对诸暨话浊音音位的记音问题进行讨论,合理、准确地描述浊音现象,对音变问题的探讨具有重要价值。研究表明,吴语全浊来源的塞音、塞擦音存在着平行演变的特点。这类演变以音节为基本单位,它是符合汉语的语音特点与语音生理机制的。

    2024年11期 No.749 15-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9K]
  • “程程”考辨

    孙中强;

    山东方言词“程程”,在古籍文献中并不多见,关于它的解释也有一定分歧,这与其本字未明有直接关系。经过对山东方言的实地调查,可以发现,它主要包括三个义项:一是指速度快;二是指一下子、立刻;三是形容器物锋利。而将它释为“渐渐”义,不仅与当地方言的语义、用法不相契合,而且与聊斋俚曲中的语境、文意也不吻合。通过形、音、义三个方面的分析,山东方言词“程程”“撑撑”的本字应是“逞逞”,其词义为迅速、速度快。雅言词“程程”经常出现于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之中,现代辞书或未收录,或释义有误。通过对其使用状况的考察,可以发现,它包括四个义项:一是指路程;二是指一程又一程;三是指处处;四是指全程。方言词“程程”与雅言词“程程”实际上是同形异义的关系。

    2024年11期 No.749 24-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4K]
  • 西南官话位移动词“爬”的语法化分析

    霍义君;葛佳才;

    动词是次生叹词的主要来源。西南官话“爬”由位移动词虚化为次生叹词,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位移→祈使驱离→禁止→话语否定(叹词),其语义由实到虚,词性则由动词转变为叹词。与普通话位移动词“去”的语法化相比,二者在类似的虚化过程中,由于语义不同,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相对而言,西南官话“爬”的语法化速度更慢,表达的主观情感程度也更为强烈。西南官话位移动词“爬”发生语法化的根本条件,是它本身具有叹词化的语法、语义基础。其中,语义基础是其核心义“离开”,“爬”的离开义与否定义的相通性,是它最终可以转化为叹词的决定性因素;语法基础是它占据句首位置,这一位置赋予“爬”统摄全句语气情感的作用。西南官话“爬”发生叹词化的主要动因是情景中的主观化,根本动因是概念化主体的主观识解导致“爬”发生主观化。

    2024年11期 No.749 30-3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8K]

汉语言文字研究

  • 从现代语言学看孔子的言意观

    王薇;

    先秦时期,诸子学派对语言的很多方面都进行了深入思考,孔子亦不例外。从现代语言学视角来看,孔子首先肯定了语言的基本功能,认为语言在建立和谐仁爱社会中发挥着重要功用,这是其思想观念中言与意一致性及相符性的表现。其次,孔子对语言的运用提出了明确要求,这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辞达而已矣;二是巧言乱德;三是文质彬彬;四是言行一致。再次,孔子还确立了言语交际的基本准则,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言辞审慎;二是态度谦恭;三是注重语境。最后,孔子已充分认识到语言作为交际工具的局限性,它在传达超验的形而上范畴思维时,往往会出现辞不达意的情况,他对此采取了一种“罕言”“不语”的回避态度。

    2024年11期 No.749 39-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7K]
  • 中唐诗文韵脚字整理献疑十五则

    吴泽宇;

    基于中唐时期诗文的韵脚字整理,从诗文意义、韵读和谐的角度出发,可以发现部分韵脚字存疑。力图为其还原最合理的用韵面貌,并作相应的音义分析。根据存疑韵脚字的实际情况,可大致分为四种情形:字形相近而致误、存在异文、词序颠倒、断句存疑等。此外,还包括三例与以往研究的商榷,主要涉及句末字是否入韵与韵段划分等问题。针对用韵异常失谐的情况,应着重考虑版本本身是否出现了问题;针对判定句末字是否入韵、划分韵段等问题,一般应结合相关韵式来解决。

    2024年11期 No.749 45-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9K]
  • 隐语“犊孙”“平天孙”“姑儿子”考释

    刘艳红;白芬;

    “犊孙”“平天孙”“姑儿子”均收录于《六院汇选江湖方语》,学界将该书中的“江湖方语”界定为隐语。这三个词语作为隐语,均用来称谓当时的官吏。运用语言学相关知识,并结合当时的社会心理,对三个词语进行考释。“孙”“儿子”本为骂詈语,以此称谓官宦,是以不礼貌的方式来表达江湖人士对官吏阶层的贬低、憎恶之情。“犊”“平天”“姑”则具有“尊”“高”之义,与隐语“一”关联紧密,这又反映出江湖人士根深蒂固的等级观念与官本位崇拜意识。就它们的构词理据而言,正体现出明代江湖世界对官宦阶层既对立又妥协、既羡慕又憎恨的矛盾心态。

    2024年11期 No.749 5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0K]
  • 清车王府藏曲本俗字札记

    侯玉贵;

    清代车王府藏曲本中存在大量俗字,识读不易。学界已对此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仍有一些俗字有待考证。综合运用审辨字形、比勘异文、排比归纳等方法,对清代车王府藏曲本中的7个俗字进行考辨。其中,“■”即“刷”之俗字,“”即“偏”之俗字,“艽”即“若”之俗字,“?”即“肷”之俗字,“■”即“腊”之俗字,“■”即“掴”之俗字,“■”即“嗑”之俗字。希望通过这一个案研究,不仅能够为清代车王府曲本的整理提供有益的参考,而且能够进一步促进近代汉语俗字的研究。

    2024年11期 No.749 58-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9K]
  • “请求”的词汇化

    解植永;

    由于“请”和“求”的语义、语法功能接近,因此,两者能够同义连用,形成并列短语,并在汉代词汇化为一个双音节动词。“请求”主要包括两个义项:“提出要求,希望得到满足”和“请托”。“请求”成词后的词汇化程度不高,同时,还存在同素逆序形式“求请”,它们在中古、近代汉语时期的出现频率都不高。就“请求”词汇化的形成动因来看,一方面,它受到汉代以后汉语词汇双音化的大趋势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受到“请谒”一词的影响,其中,类推机制和同步引申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4年11期 No.749 65-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9K]
  • “不可能了”的确定性

    修俊俊;

    “不可能了”能够成立的原因,主要是在于它的语义确信度较高。“不可能了”能够与高概率副词、标识已然的副词、叙实动词同现,证明了它的高确信度性质。与“不可能了”相比,“可能了”的确信度较低,不能构成出现的条件,因此,它无法直接作为答句应答。“不”作为一个否定算子,实现了认识情态的从“可能了”到“不可能了”的转变,而“了_2”的主要作用是将这种转变标识出来,并作为一种肯定语气加以确定。就“不可能了”的形成机制来看,既与话题化有关,也与拷贝、删除有关。

    2024年11期 No.749 7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2K]

语言应用研究

  • “凤凰单丛茶”商品名称用字规范刍议

    张为;林清霞;

    作为畅销海内外的名茶,“凤凰单丛茶”的商品名称却存在着长期书写混乱的现象。如果将繁简二体合在一起计算,其写法竟然多达七种。通过对社会用字的实际调查,可以发现,这种现象并不仅存在于凤凰单丛茶的商品包装中,网络用字、出版发行物用字乃至报刊、科技文献中,都存在着书写不一的状况。通过对相关用字字源字义以及地区方言用字的梳理,可以将“凤凰单丛”确定为正确规范的书写方法。如何推广和普及这种正确的书写方法,是凤凰单丛茶宣传和推广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2024年11期 No.749 76-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8K]
  • 新兴词语模“秒X”“闪X”探析

    夏秀文;

    运用共时与历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词义演变、传播动因、认知机制三个方面,对新兴词语模“秒X”“闪X”进行深入探讨。就词义演变的角度来看,词语模标“秒”“闪”从本义引申发展出各种新义项;与此同时,它们的词性也发生了一定变化。“秒X”与“闪X”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两者有时可以替换,有时则不能替换。就传播动因的角度来看,“秒X”“闪X”的广泛传播,既与网络文化的空前繁荣息息相关,也与现代人的生活观念和当代社会高效迅捷的服务效率关联紧密。就认知机制的角度来看,“秒X”“闪X”的产生,隐喻机制起到了重要作用,它们的隐喻也具有相同的特性。在韵律形式上,主要有[1]式、[1+1]式与[2+1]式。在词性、语义上,其构式形式主要有[秒_n+?]_V、[[秒、闪]_n+X_V]_V、[[秒、闪]_n+X_n]_n、[[秒、闪]_n+X_(adj)]_V、[[[秒、闪]_n+X_V]_V+Y_n]_n。

    2024年11期 No.749 82-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8K]

语言教学研究

  • 系统语言观视域下的词汇辨析通用路径

    王迈;

    语言是人脑认知世界的产物,词汇概念语义对应社会认知心理空间。认知心理空间的划分具有民族性,不同语言的概念语义分布存在着复杂的交叉对应现象。词汇辨析的任务在于准确描述概念语义的交叉对应格局。其一般路径除了基础的客体意义辨析之外,还应包括语法意义辨析、修辞色彩辨析、国俗语义辨析、构词理据辨析、词法结构与句法功能辨析、语用功能辨析、音节韵律辨析等诸多方面。开展词汇辨析不能囿于词汇本身,而应系统考察语音、语义、语法等要素。同时,还要将词汇纳入语言和言语的大框架中,基于语境全面考察语用意义的动态呈现。

    2024年11期 No.749 90-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5K]

语言文字学著作导读

  • 《郑珍小学研究》简介

    <正>郑珍(1806—1864),字子尹,晚清贵州遵义著名学者,被后世誉为“西南大儒”。他学宗许、郑,绍继乾嘉诸儒,在《说文》学、文字学、训诂学等传统小学领域建树颇多。如其“转注论”为“徐锴之后千余年最可称道”者;所著《说文逸字》《说文新附考》,考徐铉本之逸,辨新附之正俗,探许书之本真,所获尤多;《汗简笺正》详考古文奇字,匡传抄之谬俗,正古文之源流;《亲属记》考礼征俗,汇释古今亲属称谓,阐述历代宗族之亲疏远近;《仪礼私笺》秉承郑玄笺《毛诗传》之绪余,通《仪礼》之晦涩,是笺体类训诂之力作。《郑珍小学研究》由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史光辉和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姚权贵合撰,上海古籍出版社2023年3月出版。

    2024年11期 No.749 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6K]

  • 学人风采

    <正>葛佳才,男,1972年12月生,重庆市江津区人。1997年,毕业于渝州大学(后与重庆商学院合并为重庆工商大学)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2000年,毕业于四川大学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2003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获文学博士学位。2003年7月,就职于湛江师范学院(现岭南师范学院);2005年晋升为副教授,2009年晋升为教授。2012年6月,调入重庆师范大学。

    2024年11期 No.749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8K]
  • 征稿启事

    <正>《现代语文》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省级刊物(月刊)。1963年创刊于孔子故里曲阜,由山东省教育厅主管、曲阜师范大学主办,系山东省语言学会会刊、山东省报刊协会理事单位。《现代语文》以汉语言研究为主,旨在为语言学界专家、学者和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提供一个学术交流与展示语言研究成果的平台,至今已出版749期,为繁荣语言研究,促进学术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现代语文》设有以下栏目:汉语言文字研究、语言应用研究、语言教学研究、语言理论研究。欢迎各位专家学者不吝赐稿。

    2024年11期 No.749 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5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