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曲阜师范大学建校七十周年·语言应用研究专栏

  • 方大琮律赋用韵考论

    霍雯娜;王彬;

    南宋学者方大琮现存赋作共17篇,其中,题下标明限韵的作品有7篇,未标明限韵的作品有10篇。通过用韵分析,可以发现,这10篇未标明限韵的赋作,皆以八韵构篇,并遵循了“平仄平仄平仄平仄”的用韵模式。它们与题下标明限韵的7篇律赋完全一致,亦可断定为律赋。方大琮的律赋经常在初入韵处使用隔句对,并且第二句无韵。这种写作方式与南宋贡举令中的规定有关,反映出南宋律赋创作中的一种普遍性问题。

    2025年04期 No.754 4-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4K]
  • 京剧《白蛇传》英文三译本文化负载词翻译比较

    王莉;

    基于译者行为批评理论,借助“求真—务实”连续统评价模式,对京剧《白蛇传》三种译本中的文化负载词翻译进行探讨。研究发现,由于译者的不同翻译目标、各自的翻译风格,三种译本呈现出不同的求真度、务实度、合理度。杨宪益、戴乃迭合译的《白蛇:京剧》,以传播中国文化为导向,在起始规范上调和译入语与译出语文化系统,融合了中西两种视角,实现了求真度与务实度之间的基本平衡,合理度较高。张光诚翻译的《白蛇》,主要是为舞台演出服务的,在起始规范上遵从译入语文化系统,可表演性强,务实度突出,求真度不足,合理性欠佳。杨孝明翻译的《京剧:白蛇传》,是一部集京剧文本翻译、文化介绍、学术探讨于一体的综合性著作,在起始规范上遵从译出语文化系统,学术气息浓厚,求真度较高,务实度和合理度稍显不足。希望通过这一个案研究,能够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提供有益的借鉴。

    2025年04期 No.754 12-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8K]
  • 语文新高考语用题的命题演进、学情分析与教学重构——基于2020—2025年全国卷试题及实践数据的系统研究

    桑哲;

    以2020—2025年新高考全国卷语言文字运用题为研究对象,通过整合试题文本、学生答卷抽样调研数据与教学实践案例,系统探究语用题的命题逻辑、考生能力现状与教学改进路径。研究发现,新高考语言文字运用题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和新高考评价体系为核心指引,呈现出情境真实化、能力综合化、文化融合化的命题特征,在基础语言规范、修辞语用技巧、文化符号解码、跨学科思维等维度形成多层级考查体系。考生在语言运用中,存在着一些系统性、典型性问题,如规则记忆与情境迁移断裂、修辞分析与创造脱节、文化符号识别与内涵解码浅层化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教学实践中的结构性缺失,如应试化扭曲、碎片化积累、讲授式抑制等。基于上述问题,提出“情境化训练—结构化积累—深度化解读—精细化指导”的教学重构路径,为实现从语言知识到核心素养的转化提供实践框架。

    2025年04期 No.754 2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7K]

汉语言文字研究

  • 基于先秦两汉通假材料的邪母上古来源研究

    宋晗飞;王兆鹏;

    立足于通假字集证法与中古上推法,以邪母所涉先秦两汉通假材料为依据,通过考察与邪母相关的异母通假情况,探讨邪母的上古来源问题。邪母在上古汉语中具有独立性,其上古来源较为复杂。邪母与喻_四、心母、书母、定母等存在语音纠缠关系,尤其是与喻_四的音类相关度突出,“邪—喻_四”相通大多是在楚地方言中出现。而邪母与唇音、半舌音、半齿音等关系较为疏远。同时,邪母所表现出的广泛通假关系与其谐声关系,体现出较强的一致性,据此可以验证“上古汉语存在复辅音声母”的可能性,从而为邪母的古音构拟提供新的思路。

    2025年04期 No.754 33-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0K]
  • 慧琳《一切经音义》征引《尔雅》古今字考释

    窦秀艳;梁金正;

    慧琳《一切经音义》援引《尔雅》达2000余条,与《尔雅》宋监本等传世版本在文字方面的不同,共计240余例。在古今字异文方面共有43组,其中,《一切经音义》采用古字16例,采用今字27例。这些古今字异文现象表明,慧琳《一切经音义》所据《尔雅》版本,应是中古时期与宋监本系统并行的又一传本。对慧琳《一切经音义》征引《尔雅》文字进行深入探讨,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一是可以为《尔雅》的版本研究提供实证支撑;二是可以为探求《尔雅》版本的用字原貌提供丰富的例证;三是可以为中古汉字的演变研究提供可靠的字料。对古代文献征引《尔雅》的研究,既是新时期《尔雅》研究的重要路径,也是对传世文本研究的有益补充。

    2025年04期 No.754 4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6K]
  • 《洛阳新获墓志百品》释文补正

    司晓莲;张英飒;

    《洛阳新获墓志百品》是齐运通等学者精心整理的又一部有关墓志的专著,为研究隋唐墓志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此书释文仍存在未释、讹字、脱字、衍字、倒字等疏漏之处。综合运用文字学、语言学、历史学、校勘学等相关知识,仔细比勘拓片图版,并结合历史语境、上下文义、墓志文例等,对其中的21则释文进行考辨、补正。希望通过这一个案探讨,既可以为洛阳墓志的整理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又能够为古代墓志的相关研究提供可靠的文献支撑。

    2025年04期 No.754 50-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1K]
  • “虽”字标记复句的演变

    孙旭;

    在现代汉语中,“虽”字转折复句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虽然S_1,但(是)S_2”,表示预期式转折,听话人在听到主句之前,已作出与之相反的预判。二是“S_1,虽然S_2”,表示追补式转折,直接先将主句抛出,随后进行补充。通过分析“虽”字标记复句的演变,可以发现,该句式的逻辑意义不仅会受到连词语义和位置的影响,也会受到语序的影响。

    2025年04期 No.754 56-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4K]

语言应用研究

  • 《中峰明本全集》点校献疑

    谢晓雪;王勇;

    九州出版社出版的《中峰明本全集》点校整理本,收录了元代名僧中峰明本现存的全部作品,为人们的阅读与研究提供了很大便利。不过,书中部分校勘、句读等仍有值得商榷之处。综合运用文字学、语言学、历史学、校勘学、佛学等相关知识,以《中华大藏经》为底本,并参校《碛砂大藏经》本、《永乐北藏》本,对其中的17条疑误用例进行校读补正。在此基础上,阐述原点校致误的主要原因:一是不明古代字词而致误;二是不明上下文义而致误;三是不明宗门习语而致误。希望通过这一个案研究,不仅能够为《中峰明本全集》的点校整理提供有益的参考,而且能够为禅宗文化的相关研究提供可靠的文献支撑。

    2025年04期 No.754 61-6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5K]
  • 侦查讯问中的人称指示语与身份建构

    张彦;

    在刑事侦查讯问中,讯问人员与犯罪嫌疑人之间,既存在策略层面的博弈,又体现着权力关系的张力,而二者之间融洽关系的建立,将会直接影响到讯问工作的成效与质量。这种融洽关系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讯问人员对自我身份的有效建构,人称指示语正是实现这一建构的关键语言手段。讯问人员可以通过选用不同的人称指示语,为自身建构权威型、中立型或亲和型身份;也可以借助于人称指示语,对犯罪嫌疑人、辅助审讯人员进行指称,间接完成自我身份的差异化建构。此外,讯问团队成员还可以通过协作配合,依托人称指示语的协同运用,共同为团队中的特定成员建构所需身份。

    2025年04期 No.754 68-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9K]

语言教学研究

  • 缅甸仰光华裔学生的汉缅双语语言态度实证研究

    谭晓健;左立潇;岳显升;

    以缅甸仰光的103名华裔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他们的汉缅双语语言态度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华裔学生语言态度的构成因素包括情感、认知和行为倾向。其中,认知又可以细分出实用和地位两个因素。华裔学生语言态度的积极程度呈现出普通话>缅语>汉语方言的分布状态。影响华裔学生普通话语言态度的个体背景因素,主要是汉语水平;影响华裔学生汉语方言语言态度的个体背景因素,则有祖籍地、汉语方言使用等。华裔学生的普通话与汉语方言语言态度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普通话情感因素与汉语方言情感因素之间的显著正相关性最高,它们分别对其行为倾向因素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力。华裔学生普通话语言态度的实用因素对汉语学习动机强度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力。

    2025年04期 No.754 77-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0K]
  • 从交际能力到互动能力:基于IGCSE(0547)口语考试的评估模式分析

    梁兆雄;

    以国际普通中等教育中汉语作为外语的口语考试为例,分析其互动能力的表现与不足,阐述互动能力在角色扮演和主题对话环节中的重要体现。口语考试的评估标准虽然强调话轮交替、话题管理与互动策略的运用,但在实际评分过程中,澄清、修复等互动策略难以量化,语言的准确性和流利度往往成为评分的主导因素,从而导致学生的互动能力未被充分评估。在此基础上,就国际中文口语考试的评估模式、口语教学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在评估模式方面,可以进一步细化互动策略的评估标准;平衡语言准确性与互动能力之间的关系;加强对考官的培训力度。在口语教学方面,教师应注重情境化练习和互动策略训练,增强学生的互动能力和应变能力,并结合中国文化背景进行口语训练,提高学生的文化话题表达能力。

    2025年04期 No.754 89-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6K]

语言文字学著作导读

  • 《近代汉语词汇理椐硏究》简介

    <正>近代汉语词汇理据是一个兼具学术传统与创新价值的研究领。其学术传统性体现为对词汇理据的探索实残古已有之。其研究创新性则基手以下学求现状:一是以近代汉语词汇为讨论对象的理据专题研究尚未形点体系;二是词语理据研党的专题性成采数量有限,并且调话照据、内部形式等孩心概念的理论界定仍需深化。

    2025年04期 No.754 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7K]

  • 学人风采

    <正>王勇,男,1986年8月生,湖北省当阳市人。2008年,毕业于三峡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2011年,毕业于苏州大学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2015年,毕业于四川大学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获文学博士学位。2019年,进入北京语言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清代方言词汇研究。2015年晋升为讲师,2019年晋升为副教授。现为四川师范大学副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四川师范大学中华传统文化学院副院长,兼任四川省语言学会秘书长,四川省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家库青年专家兼专家库秘书处成员,北京文献语言与文化传承研究基地特聘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训话与汉语词汇史、汉语方言等。

    2025年04期 No.754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2K]
  • 征稿启事

    <正>《现代语文》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省级刊物(月刊)。1963年创刊于孔子故里曲阜,由山东省教育厅主管、曲阜师范大学主办,系山东省语言学会会刊山东省报刊协会理事单位。《现代语文》以汉语言研究为主,旨在为语言学界专家、学者和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提供一个学术交流与展示语言研究成果的平台,至今已出版754期,为繁武荣语言研究,促进学术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现代语文》设有以下栏目:汉语言文字研究语言应用研究、语言教学研究、语言理论研究。欢迎各位专家学者不吝赐稿。

    2025年04期 No.754 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8K]
  • 下载本期数据